您的位置:首页 >> 精品文萃 >> 八卦杂谈 >> 内容

放下手机,我们还能玩什么?

作者:王铭博 时间:2025-6-1 16:18:12 点击:
字号

  核心提示: 当下,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很容易把休闲娱乐的玩耍等同于在电子屏幕上看看视频、玩玩游戏,还有刷刷社交软件。“不看屏幕,还能玩什么?”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回答的问题。我们将自己对快乐的需求和大部...

当下,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很容易把休闲娱乐的玩耍等同于在电子屏幕上看看视频、玩玩游戏,还有刷刷社交软件。“不看屏幕,还能玩什么?”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回答的问题。我们将自己对快乐的需求和大部分时间依托于互联网和电子产品上,却不能否认,电子屏幕可以带给我们新鲜刺激,却很难让我们感受到元气淋漓的快乐——那些能调动我们五感的玩耍大部分发生在现实世界中,是与自己、与身边的人,还有与自然的交互。

在这个六一儿童节,我们策划了这期专题来赞颂“玩耍”。带着一丝成年人不知如何在现实世界中玩耍、如何获得酣畅淋漓的快乐的困顿,我们将问题抛给了4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6位从事文化行业的成年人,还有擅长在身边自然中玩耍的博物学研究者张瑜,以及心理咨询师张春。我们想问问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玩什么?大人们又如何从现实中获得快乐?并尝试探索在当下的生活中,我们放下手机如何玩耍?

放下手机,我们还能玩什么?

本文内容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5月30日专题《放下手机我们还能玩什么?》的B02-03版。

玩耍,是孩子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对于成年人来说也理应如此。但在互联网与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似乎习惯了在电子屏幕前玩耍,变成一个个接受着高强度、碎片化刺激的载体,感受着虚拟的连接。到底什么是玩耍?为什么刷手机不算是真正的玩耍?到底怎样才能从玩耍中获得元气淋漓的快乐?

或许,尝试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快乐。 

玩耍不只是放下屏幕而已

这几年,观鸟成为一项被都市人推崇的在自然中的活动,大家尝试在身边的公园、人工河道边发现并拍摄鸟类,在有罕见鸟类出没的地方,经常看到人们架着长枪短炮般的照相机等待拍摄鸟类的场景。但真的让我对身边的自然,特别是鸟类感兴趣的,是博物学家盛口满的一本小册子《就在身边的自然观察图鉴》。虽然盛口满是位博物学家,但他的科普书写得一点都不像正经地传授知识,更像是在自然中玩耍。在这本书中,有一个小标题叫“试吃狗尾草”,盛口满知道狗尾草是粟(小米)的祖先,就推断狗尾草的谷粒也能煮粥。但是狗尾草和粟不同,狗尾草的谷粒成熟时间参差不齐,成熟的谷粒会脱落,所以不容易收集。盛口满尝试了很多种方法,终于收集到够吃的量,研磨去除颖壳,煮成了粥,对于试吃狗尾草的评价,盛口满如此写道:“趁热吃,味道还不错,完全可以食用。有机会的话大家也不妨试一试。”

放下手机,我们还能玩什么?

《就在身边的自然观察图鉴》 

作者:(日)盛口满  译者:丁丁虫  版本:轻读文库 贵州人民出版社2024年10月

这种花很多精力去煮一碗狗尾草粥的研究,或者说玩耍,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特别喜欢看的《猫和老鼠》中的一种装置。动画片中,汤姆猫明明可以直接去捉老鼠杰瑞,但它还是用闹钟、勺子等简陋的装置设计了一个复杂的环环相扣的机关,每一步都要计算精密,才能通过一系列连锁反应,捉住老鼠。这种用迂回曲折的方法实现一个本就很简单的结果的装置叫鲁布·戈德堡机械,最初是由美国漫画家鲁布·戈德堡在他的漫画中创作出来的。若从效率的角度去看,创造这种机器简直是闲得无聊,但任何一个创造这种机器的人,在机器成功运作的一刻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玩耍的快乐与满足,并为自己如此另辟蹊径而自豪。

更有趣的是,鲁布·戈德堡机械这种看似滑稽的复杂设计切中了玩耍的本质——玩耍的方式,远比玩耍的目的重要。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彼得·格雷在《玩耍是最认真的学习》一书中指出:“如果我们从事某项活动纯粹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与活动本身无关,那么这项活动就不是玩耍……在非玩耍状态下,我们通常会选择耗时最短、最省力的方法来达到目的。”这也正解释了,为什么当观鸟变成了以一定要拍到精彩的照片为目标,这种与自然互动的方式就变得不那么像玩耍。画画、唱歌、运动等兴趣也同理,以此为乐趣的人们也很容易从玩耍滑入到“自我提升”的领域,让一切变得复杂且有些沉重。彼得·格雷认为,这套让人们不相信自己能够从玩耍中获得成长的意识,是由学校教给孩子们的:“学校给孩子们上的最重要,也是时间最长的一课就是,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就是他们想要尽可能避免的工作,而不是他们认为的快乐游戏。”

不计成本、毫无功利心地投入其中,才能玩得开心,孩子天生有这样的心境,大人却要花很多力气去重新习得。

玩耍去设计自己的心理规则

如果说玩耍需要没有功利心、不计成本地投入,那么整天刷手机、看短视频,不是在玩吗?为什么反而会让人感到匮乏呢?

如果记得自己儿时玩的游戏,或观察孩子们玩的游戏会发现,在玩耍之前,孩子们经常会给自己设计一个情境和一套游戏规则。比如过家家,孩子们凑在一起扮演一个家庭,那么模仿成人世界的人际关系就是游戏的规则。再比如枪战或武侠对打游戏,在现实之上,会凭空出现一个在孩子们共识中的战场虚拟情境,并且参与玩耍的孩子们会共同确定一套界定胜负的玩法(有时争吵会在探讨玩法与规则时发生,这是孩子们在争夺对游戏规则的掌控权)。彼得·格雷认为,玩耍的结构源自玩家头脑中的规则:“玩耍就等同于玩家按照自己选择的规则行事。”

放下手机,我们还能玩什么?

《玩耍是最认真的学习》

作者:(美)彼得·格雷  译者:马小凤 版本:湛庐文化  浙江教育出版社2023年10月

是否是自己选择的心理规则,对于玩家来说十分重要——若不是自主选择、以自我为导向,玩耍的乐趣会大打折扣。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我们阅读在互联网上搜索来的内容所带来的乐趣,远远高于去阅读大数据为你精心匹配的信息流带来的愉悦感。前者是使用者的自主选择,这种自主选择不仅是内容上的,也是对于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的自我把控。而后者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退出机制上,都是随波逐流的状态,哪怕使用者终于能关掉屏幕,也大多出于疲惫、空虚等不适感,而不是自我把控下的满足。在我们小的时候,还会为了争夺游戏规则而与其他小朋友吵得面红耳赤,现在面对占据我们生活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时间的大数据和信息流,却吵无可吵,争无可争。

玩耍在现实与幻想间穿梭

在玩耍中,设计心理规则本身就趣味无穷,不仅因为它关乎自我意识(孩子根本不理解“自我意识”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更不会单纯因为有了它而开心),还因为对玩耍规则的设计是孩子们挥洒想象力的过程。给孩子们红色的窗帘,他们就能把它当成幕布,排演一出戏剧;给孩子们一摞被子,他们就能堆出滑梯、帐篷、山峰和山谷;给孩子们木棍,他们就能把自己当成孙悟空、武林高手,或者打退僵尸的枪手。游戏规则和玩法本身,就是虚构的,“在玩耍中,玩家们进入的游戏世界虽然依托于现实世界、利用现实世界中的道具,内容通常也与现实世界有关,而且在玩家眼中它就是真实的,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个游戏世界在思维和精神上已经与现实世界剥离开来了。”(《玩耍是最认真的学习》)

放下手机,我们还能玩什么?

《出去玩》,作者: 果麦 编版本: 果麦文化 山东画报出版社2024年8月

孩子在现实与幻想世界间自如穿梭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很可惜的是,只有极少数成年人仍能用想象力为自己构建玩耍的世界和心理规则。皮克斯的动画片《头脑特工队》就从某个侧面描绘了这个现实。在动画片中,女孩莱莉进入了青春期,她的头脑指挥部中有快乐、悲伤、愤怒、害怕、嫌弃等情绪,而在她的意识世界里,有一只拉着彩虹小车、哭的时候会流出糖果眼泪的粉色海豚大象“冰棒”,他是莱莉小时候想象出来的伙伴,他们曾一起在地板是岩浆的屋子里攀爬跳跃,一起唱他们的主题曲,一起在墙上涂鸦……但随着莱莉长大,冰棒被遗忘了,莱莉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应付现实世界,她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幻想和玩耍。在动画片的高潮,冰棒为了救出对于莱莉来说很重要的“快乐”,自己留在了堆着黑色记忆球的遗忘山谷,他对快乐说:“替我带她上月球,好吗?”然后化作一缕风,消失了。

许多观众为冰棒的消逝而难过,为美好记忆和儿时幻想与快乐的消逝难过,我也是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冰棒不是对别的情绪说出最后这充满情感的嘱托,而偏偏是“快乐”。人会长大,会有很多迫不得已的疲惫,会追逐目标和效率,会把设置规则的权利拱手让人,会难以进入想象的世界,但是儿时的“想象玩伴”仍然希望“快乐”能让你偶尔像小时候一样尽情玩耍,元气淋漓。

若继续分析下去,玩耍的门槛只会越来越高,但事实上玩耍很简单,就在我们每个人的本性之中。在《儿童游戏图鉴》一书中,列举了400多种玩法,比如玩具大阅兵,假装给别人做美容,假装自己是知名摄影师外出拍照,给自己喜欢的词汇写解释、编字典,调查家附近的树木并画地图,把绘本中角色的名字换成自己或是身边的人,甚至只是吹吹口哨、跳起来摸高。而在《出去玩:从小玩到大的自然游戏》中,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走出门去可以观察的花鸟鱼虫,还介绍了与之相关的玩法——正如盛口满用路边的狗尾巴草谷粒煮粥,在身边我们没留意的自然中,还有许多好玩的事可以做。

放下手机,我们还能玩什么?

《儿童游戏图鉴》

作者: 东京学艺大学 未来儿童研究所 译者:(日)中原永子 版本:后浪|海峡书局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25年1月

当时间和精力都被手机上的信息流占据,我们就很难拥有玩耍的余裕和心力。那些能调动我们五感的玩耍大部分发生在现实世界中,是与自己、与身边的人,还有与自然的交互。放下手机,我们能玩的东西还有很多!

放下手机,我们还能玩什么?

Tags: 手机 儿童 教育 
來源:新京报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遇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删除。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This platform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In case of copyright issues, please contact us at the first time and we will remove the related content immediately.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 大名: (*登陆后显示您的大名,缺省将显示IP地址。)
  • 内容:
  • 愛德華網絡世界(www.ok5266.com) © 2004-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 ok5266@gmail.com E-ICP: 05013632 (CN)
  • 执行时间:140.625 ms